☉缪士毅 文/供图
岁暮年初,案头浅盆中的水仙展露翡翠般的碧叶,洁白晕黄的花朵,亭亭玉立的秀姿,飘逸醇清迷人的芬芳,平添春意。此时,品赏著名画家张大千画集中的《水仙》,更添几分雅趣。
张大千(1899-1983),四川省内江人,原名权,后改名爰,小名季,遂取字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他是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其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因其书、诗、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徐悲鸿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足以证明他在中国画坛上的特殊地位。张大千用在画上的钤印较多,如“张爰之印”“大千”“张季”“大千居士”“张爰私印”等。
张大千画作题材广泛,水仙是他笔下喜欢的题材之一,一生创作了《水仙》《水仙图》《凌波仙子》《芝仙祝寿》《墨竹水仙》等许多水仙名画。他画笔下的水仙清润舒展,顾盼掩映,丰姿绰约,如美人含羞不语,妙不可言。如本文所附的《水仙图》,其大小为32.5cm×21cm,纸本,创作于1930年。从画面来看,水仙生机盎然,自然入妙,茎叶扶疏,花朵盛绽,黄冠白英,不避俗,却能脱俗。虽仅仅两块水仙球茎,但张大千用手中的神笔,将水仙生机盎然之状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画面中右上方题写了诗句,恰到好处地优化了画面布局,呈现整体呼应之妙,给人以无限美的视觉享受。
在张大千的水仙画作中,其画面上时常可见相应的题画诗,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本文所附的《水仙图》题画诗:“高花娇欲滴,低花解笑颦。欲语复不语,烂漫见天真。”张老借助画意,以诗抒发对水仙花的赞美之情。他的水仙画作题画诗还有许多,如“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妆成试向池边照,只恐搔头落水中。”“莫信陈王赋洛神,凌波那得更生尘。风清月明香生处,留得当年解佩人。”“鬓影钗光涊未真,坐中偏有捋髯人。临风不用疑香乱,要清陈王赋洛神。”等水仙题画诗,或状水仙姿态,或写水仙清香,或借水仙抒情,别有情趣,值得回味。
水仙,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有“凌波仙子”“天葱”“俪兰”“雅客”“姚女花”等之雅称。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六朝时,已称为“雅蒜”。在唐代时列为名品,当时曾有唐明皇赐虢国夫人水仙12盆的传记。宋代时,水仙人工栽培已盛。清朝康熙年间,水仙花远涉重洋,侨居海外。水仙在我国主要有两大品系,一种是单瓣品系,花瓣白色,中央花蕊艳黄可爱,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黄的酒杯,雅称“金盏银台”;一种是复瓣品系,花瓣洁白,花形奇特,雏卷成簇,犹如少女的丽裙,得名“玉玲珑”,俗称“百叶”。
水仙开花于新年之际,被视为新岁之瑞兆,也是吉祥之花。水仙花,因与“谁先发”谐音,民间视之有“发家致富”寓意。又因“仙”字蕴含吉利之意,“水仙”被视为吉祥如意之象征,在绘画中,水仙与寿石搭配,寓意“群仙拱寿”;水仙与寿石、竹子搭配,寓意“仙祝长生”;水仙与牡丹搭配,寓意“神仙富贵”。正因如此,水仙深受人们喜爱,更成为画家作画的好题材,张大千喜爱画水仙,就是个中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