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健康周刊

漳州市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月葵:爱和信念是最好的“药方”

张月葵到病房进行护理督导

在漳州市医院急诊科,监护仪的滴答声与急促的脚步声交织成生命的乐章。护理部副主任张月葵的白色护士鞋踏过这片“战场”的每一寸地面,这一走便是19年。从业32载,她始终以双重信念践行护理使命:一手紧握专业技术的利刃,一手托举人文关怀的烛火。

“急诊科是离生死最近的地方,更是照见人心的窗口。”张月葵的目光掠过抢救室的仪器,思绪穿透时光。2009年,她带着前沿的急救护理理念和技术回到医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建立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显著提升了漳州市医院急诊科的急诊护理救治效率。她主导的ICU同质化护理管理方案,让危重症护理质量跃上新台阶;改良的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使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渐进式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在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尝试中的应用,让危重症患者减少痛苦、早日康复。

“真正的护理创新,往往藏在让患者少受一点痛苦的细节里。”张月葵说。无名氏患者因她的多方联络得以与家人团聚;孤寡老人因她自费送上的三餐而重展笑颜;手把手教年轻护士们操作时,总会轻声叮嘱“动作再轻些,患者会疼……”她常常穿梭在重症病房,从监护仪参数的细微波动到患者枕头的倾斜角度,每一处改进都凝结着对生命的敬畏。

2016年,她牵头组建“救在身边”急救技能培训团队,走进学校、社区,开展450余场科普公益活动,传播急救知识。作为漳州市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她奔走于全市基层医院,漳州市第五医院、漳州高新区颜厝卫生院、平和县医院、诏安县医院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到一处,她都毫无保留分享经验、倾囊相授,提升护理质量。

暮色中,张月葵的身影再次没入重症病房的蓝光里。“护理是生命的摆渡人,既要有与死神博弈的胆魄,更需怀揣抚慰众生的慈悲。”32年,11680个日夜,张月葵始终以奔跑的姿态,在技术与温度交织的医路上,书写着对生命的至高礼赞。

☉本报记者 杨婉真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