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教育周刊

黄少林:

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奉献

☉本报记者 刘健宁

2017年8月,尽管家里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为了响应祖国和党的号召,诏安县梅岭中学教师黄少林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报名成为福建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的成员,带着福建人民的爱心和奉献迈进神秘雪域高原——西藏昌都。

黄少林老师说:“在我真正踏上西藏昌都的那块土地之后,那儿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我对雪域高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让我坚定了心中援藏支教的信念。”对于黄少林老师来说,这次西藏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自身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初临雪域,黄少林面对的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高原反应。印象中的西藏拥有独特的美景,那是眼睛的天堂,但同时也是身体的地狱。流鼻血、皮肤开裂、冻疮是家常便饭,胸闷气短、头昏目眩、口唇黑紫的高原反应更是让他备受煎熬。没到这里工作的人觉得黄少林在昌都很惬意,其实在雪域中的他们是拿着生命在援藏。

面对严苛的环境,黄少林还是在消除高原反应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教学工作。此次对口的昌都三高位于昌都市郊,学生基本是农牧民子弟,学习能力较差。进藏伊始,在初步了解校情后,黄少林便积极融入昌都三高,“当三高人,做三高事,讲三高话”,拉近与三高师生的距离。他主动承担高一汉语两个班每周近20节课的教学任务,并结合三高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上好每一节课,并做好各种课后辅导工作。

2018年8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选聘到高三年级组任教,每周承担34节课的繁重教学任务,在整个援藏支教队中是最多的,每天早出晚归对他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在冬天,面对昌都雪域中平均零下几度的低温,常年居住在温热福建的黄少林都要起早摸黑打手电筒上班,在晚上11点回到宿舍时,早已冻得直打哆嗦。小腿因站立太久而产生的静脉曲张,对于黄少林来说,这就是援藏支教的奉献奖章。

两年援藏行,一生不了情!黄少林老师在昌都雪域中两年的奉献,早已化作昌都高峰上的万丈冰峰,永远矗立于昌都雪域中。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