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漳州获批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后,我市按照“自主改、有特色、能落地、可复制”要求,聚焦“四新、六探索”超额完成45项试点任务,以开放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其中“商务110商机对接与招商服务模式”“国地税联合办税”和“即报即放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方式”等3项目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多评一表”“四检合一”“集中会审”等一批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实行“区地合一”管理体制,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比重分别达83.9%、86.9%、90.5%,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模式有新探索。对标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率先推出“多评一表、多图一审”等改革举措,大大提速项目审批,获得全国“优秀决策案例”奖。试点“会审制”园区,区内投资审批环节,由69个简化为3个。积极争取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省政府已下放30多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给我市,方便企业办事。
国际投资合作有新成效。加快组建商机对接中心,在漳州高新区探索“商务110,创新创业我帮您”,开通招商热线0596-6600110,通过系统化运作、数据化分析、专业化解答,为客商提供投资咨询、实地考察、项目对接等全天候全方位服务。创新对外招商体制机制,强化“一把手抓招商”制度,五年来开展“一把手”抓招商活动800多场。积极打造“漳州”国际名片,创立福建省首个境外农业生产基地—柬埔寨·漳州现代农业园,推动东方科技集团等企业在美国、东欧、中欧等国成功设立海外仓。
外贸促进体系有新提升。东山首创“四检合一”模式,为辖区食品、农产品企业提供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其中受益水产品年出口金额超过25亿美元,占全国八分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举办16场“漳州味·世界行”活动、“漳州产·全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55场境外重点展会,全市共有15家外贸企业获得“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15家外贸企业入选福建省百家重点外贸企业。2020年,漳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99小时和3.12小时,东山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53小时和1.39小时,古雷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9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78小时。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水平持续提升。
对台先行先试探索有新突破。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漳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和《漳州市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漳州台胞台商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作,五年来全市共设立21个漳台交流基地(其中省级2个)、1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接待来漳台胞累计超过37万人次。对台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全市21家金融机构开通台湾征信查询权限,率先开展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