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龙老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核心。
在戴志龙老师看来,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们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逐步认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学习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自身的切身体验,践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逻辑体系中的顶级关系是人地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系统中的核心,引领其他几个地理学科素养的培育。综合思维思路的顶层建构,往往是从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来考虑的。区域认知的对象就是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以及人地关系的评价和治理。地理实践力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