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专版

龙江精神继往开来

红色颂歌代代传

龙江精神展示馆 游斐渊 摄

龙江文化生态园

1963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无情地在龙海大地肆虐。为了抗旱、保春耕,中共龙海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团结一致,投入紧张而艰苦的堵江引水抗旱斗争中。

在西溪堵江截流施工中,榜山公社作出自我牺牲,淹掉1300亩小麦、秧田,确保堵江引水工程的顺利实施,人们把这种“丢卒保车”、顾全大局的精神,誉为“榜山风格”。后来,随着抗旱斗争的深入,“榜山风格”在全县得到推广和发扬,涌现了“先保十万,后顾二千,舍卒保车,全盘皆胜”的“玉枕风格”,涌现了“损失八百算啥,救活六万要紧”的沙洲大队等等先进典型和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些风格和事迹又伴随着抗旱斗争的深入开展,在整个九龙江流域推广普及,最终形成轰动全国的“龙江精神”。

1

龙江精神展示馆

龙江精神展示馆收集了当年万人千船堵西溪的老照片和视频,一楼展示当年堵江抗旱的历史过程,二楼展示新闻媒体和文艺团体对这个事件的宣传和演绎情况。

透过历史的记忆,穿过那些老照片上忙碌的人群,凝视着那些斑驳的、记录着“龙江精神”的报纸,我们仿佛回到了昨天的九龙江畔。

2

龙江文化生态园

龙江文化生态园地处“龙江精神”发祥地——榜山镇洋西村。景区依江而建、因水而生,巧妙利用原有的河滩地、低洼地、堤岸地、瓦窑地,把九龙江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与高尚的“龙江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景区分为东、西区。东区以宝珠岛花海和九龙江自然风光、九龙江文化景观为主;西区以龙江精神展示馆和古窑陶艺文创园为主,还有陶瓷DIY工坊、江上农家菜馆等休闲设施。龙江文化生态园以“龙江颂歌”为主题,凸显文化韵味、乡土气息。

在这里可以追寻“龙江精神”的发生、发展和传承的历史轨迹,也可以领略陶艺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成为漳州的重要景观和老百姓休闲的好地方。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 本报记者 张 晗 通讯员 沈静怡 采写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