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5月以来,漳州市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全面展开。用完的新冠疫苗注射器、针头等如何处理?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参照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疫苗接种场所预防核酸环境污染工作指引》,疫苗注射完成后,注射器、针头、西林瓶均放置利器盒/桶内,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疫苗外包装盒和疫苗说明书要留存在接种单位,按医疗垃圾处理等。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疫苗接种高峰期,全市医废处置量日增加了2吨左右”。目前所有医废处置由我们漳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收集、转运、处理,确保医疗废物及时安全规范处置。
在疫情防控期间,根据环境部门的要求,属地医疗废物需“日产日清”,基本保持12小时清理一次,最长不超过24个小时,有专车专线。“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负责运送的人员会戴口罩,并且有专用的转运车与运送电梯,运送路线、运送时间都会避开医院人流高峰期。” 第三医院后勤主任胡坤育说。
此外,对于使用过的针头、棉签、纱布等医疗废物,医务人员会将其按分类放入专用医疗废物容器内。“丢弃时需要严格区分,像棉签和纱布属于感染性废物,须放入黄色的医疗废物桶,而针头属于损伤性废物,就得放入专用塑料锐器盒内,这些专用塑料锐器盒是不会被刺穿和渗漏的。”胡坤育说。
那么,其他的医疗废物去哪儿?近日,记者走进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地探访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