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文化走廊

闽南人传承尊三崇五的古文化

⊙林宝卿

“三”是象形字,它不仅表示数目“三”,而且有时衍生出新义,有的言其多,有的言其少,如三思而后行、三番五次、三年五载等。“五”古字从“二”,上下两横,中间交叉,按段玉裁的说法,乃是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行,后造此字,上下两横是天与地,中间交叉“×”是指五行相生相克,阴阳交叉,是个会意字。“三”和“五”不仅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神秘数字,也是闽南人心目中受尊崇的数字,它们几乎渗透在华夏文明的各个方面,也广泛地进入闽南人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尊三崇五融入闽南方言和文化中

闽南方言和文化传承了中原古汉语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尊三崇五的大量词语也进入闽南方言词语中,尊三崇五的观念走进寻常百姓家,渗入闽南文化生活中。

以“三”和“五”构成的词语、成语很有特色。如三骹堆(sna ka du三脚鼎立)、三人三(三人在一起对质或作证)、三两句话(三言两语)、三等五号(层次、级别多)、五花十色(五光十色)、三不五时(经常)、三请五请(再三邀请)、五路四界(四面八方)、欠三缺四(残缺不全)、亲情五十(cin nia ggoo zap形容亲戚很多)、四五路(到处)、五服内(五服本指五等丧服,现指祖父、父亲、本人、儿、孙)、五服外(指五代之外的亲戚)等。

以“三”参与构成的谚语内容较多。如谚语“凡事无三不成礼”,反映在祭祀中点三炷香、三鞠躬、三叩首,表示对神佛、天公祖(老天爷、玉皇大帝)、土地公(福德正神)、月娘嫲(月亮奶奶)的恭敬、悼念;在祭祀的供品上,继承古人的传统,讲究拜三牲(大三牲:牛羊猪。小三牲:鸡鸭鱼);在占卜时,以博杯珓三次来决定是圣杯(呈一阴一阳),还是笑杯(呈两阴或两阳)。在婚姻家庭方面,大多数闽南人的传统观念是:“一世人三摆场:娶某、生囝(gnia,生儿女)、做安公。”(一辈子三大喜:娶妻、生儿育女、当爷爷);结婚拜堂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婚宴酒席上讲究“酒过三巡”,第一杯主人敬宾客,第二杯表示好事成双,第三杯则是“无三不成礼”。生儿育女方面,婴儿出生后三天要洗澡,叫“洗三”,除了做“度晬doo ze周岁”外,还要做三周岁生日;教育孩子用“三字经”“弟子规”;要求孩子读书要力求“心到、眼到、手到”三到;教育孩子吃饭不要浪费粮食,因“一粒米,三担水”;要求孩子学习要“学而时习之”“三日无馏爬上树”(“馏”liu,本指煮过的菜饭重新烫热、蒸熟,“无馏”即没有重新煮熟,比喻读书没有温习,“爬上树”是比喻忘光了),意指读书要常温习、常实践,才有收获;教育孩子要虚心谨慎、循序渐进、不能“未曾三寸水就要扒龙船”(还没到三寸水深的地方,就要划龙舟,是行不通的)。“见面三分情”(教育孩子要懂礼仪,见面说几句好话,留三分人情,后会有期,若有缘分再深交);“买卖问三家,价钱知悬低”(悬低gnuaige高低。多了解市面上的行情,买东西才不会上当受骗)。

以“三”参与构成的数字谚语,其中最有特色的,即“三”与“七”构成的,它包括学习、智慧、胆识、德行等方面。如: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三分靠教,七分靠学;三分食药,七分调理;三分本事,七分胆量;三分种,七分管等。另一方面三个字组成的惯用语,由于定型使用,久而久之成为人们口头上的常用语,它不仅简明扼要、生动活泼,而且其义一目了然,如出头天(从穷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照纪纲(按道理、规矩做人办事,成了教育孩子的口头禅)、暝拍日(暝mi,夜以继日)、乌白吐(胡说八道)、好所行(待人真诚、热情)、枵饱吵(枵yao:饿。比喻无理取闹)、偷食步、铺面蛏、变猴弄等数量相当多,不一一赘述。又“三”和“五”参与闽南谚语形成数量词的修辞艺术也很有趣。如“五色人讲十色话”,用数量比较,委婉地表情达意,含蓄地说明人言多话杂。又“三更灯火,五更鸡”,用“三”和“五”数量形象地比喻起三更睡半夜、起早摸黑地学习和工作。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但闽南人仍在传承尊三崇五的古文化,并在闽南方言里留下不少与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的含有数字的熟语,它语言朴素,但修辞手法巧妙,让人们读了像喝一杯清香的铁观音茶回味无穷。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