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文化走廊

戏棚脚是站久人的

——闽南俗语解读之七十六

⊙张亚清

早时闽南农村演戏,多是在广场上临时搭起戏台,俗称“戏棚”,“戏棚脚”就是戏台底下。观众在戏台底下看戏,其中仅有少数人在前面坐着椅子,大多数人则是站着观看。由于人头攒动,站在后头的人经常看不到戏,只能耐心等待。早时农村社戏经常有“双棚斗”,即两台戏在同一个地方竞演,看谁剧情好,演技高,观众多,经常竞演到下半夜。一些在戏台前面看戏的观众看累了、看困了纷纷回家睡觉,站在后头的观众便纷纷占据那些人的好位置继续看戏,于是便出现了“戏棚脚是站久人的”的闽南俗语。

在戏台下久站看戏的人,其可贵之处就是坚持。由于看戏的人众多,他在后头看不到戏,并没有扰乱秩序挤到前头去跟人家争抢位置,也没有放弃看戏的念头,而是在久站中坚持、等待,这需要耐心,也需要毅力。等到那些在前头坐着看戏的人累了,困了,他终于有了好位置可以看到戏了,才尽情地享受着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先苦后甜,笑到了最后。

由“戏棚脚是站久人的”这句闽南俗语,不禁想起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老先生。徐特立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四处屠杀共产党人,不少共产党员叛变或脱党,他却无惧腥风血雨,以50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参加南昌起义,并扶着一根竹杖,随着红军走完两万五千里的路程。到延安后,毛主席称他为“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称他为“当今一圣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已年过古稀,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虽然徐特立老先生不仅仅是看戏的,还亲自参与中共带领民众革命的演出,他在革命队伍因遇到挫折不少人掉队的时候,却主动入例并坚持到最后,这种可贵的精神确实堪称楷模。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