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林
丁真走红后让理塘声名大噪,“北上广曹”让曹县出圈,《漠河舞厅》带火漠河……一个个“网红”目的地接棒出现,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方向。但是,如何在突然爆红之后红得长久,变“网红”为“长红”,是一些旅游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12月10日《工人日报》)
在互联网已经嵌入社会公众生活的当下,一个“网红”人物的出现,一个网络歌曲的传播都能人让一个地方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城市旅游发展理念也随着互联网正在进行重构。
在我们对“网红”效应推崇膜拜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许多“网红”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想要城市“网红”变“长红”,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不仅要在营销上进行创新,更要通过内部挖掘潜力,不断强筋壮骨,只有内外兼修,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城市旅游才能做大做强。
将自己的风景和人文在更大范围内叫响、让更多的人熟知,对一座城市发展旅游业来说十分重要。纵观北京、重庆、广州、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公众认同高的城市,除了通过网络达人的宣传而获得流量外,更是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丰沛的人文和历史文化。
真正打造一座具有“网红”潜力的城市,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不能在一首歌、一个“网红”带来的知名度上陶醉,而是要抓住这样的机遇,认真去解读“网红”的背后密码,通过组织开展代言人为城市代言、投资拍摄电影以及吸引更多网络达人宣传的方式,将流量持续放大。另一方面,要立足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进一步挖掘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景观,打造点、形成链、扩成面,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旅产品,讲好城市文化故事,不要给外地游客留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从而削弱游客的旅游情感体验。第三,要放大一个地方人文精神,这就需要无论在城市的规划上,还是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都要满足更多人的期待,因为软环境也是城市的硬实力。
“问君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借助网络社交的宣传,用多元的推广手段从不同的视角呈现一个城市的魅力,同时,挖掘城市的内涵,提升自己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良好的旅游产品和市场,只有双向持续发力,“网红”城市才能成为“长红”城市,才能在旅游业的竞争中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