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读者

对网络流行语,应有“让子弹飞”的态度

12月8日,《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部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yyds”“绝绝子”等被排除在外。今年的“十大流行语”,是一场不止于“流行”的评选。《咬文嚼字》主编黄安婧说评选标准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反映年度特征、坚持价值原则、秉承规范理念。

(12月11日《工人日报》)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凡是因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都可称之为语言,因为她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但一种语言,能否生存和发展,则在于能否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使用。这在语言学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语言是一条河流,不断有旧的渣滓沉于河底,最终消亡,也不断有新的河流汇入,让这条河流保持活力。

不断涌现的网络用语,显然在不断汇入这条河流,但究竟是沉入河底,还是成为河流的活力?有语言专家指出,“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和发展功能,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样宽容的态度,是值得称赞的。

有的网络流行语,飞着飞着,就自然坠落了。比如,曾经的“你OUT了”“886”“法海你不懂爱”之类消失的网络用语,就是如此。有的则会“转正”,比如“给力”一词,《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就使用了网络用语“给力”,这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许多网络用语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中。

对于不适宜的网络用语,必须予以强力纠偏,这是文明的进步。《咬文嚼字》负责人表示,“评选流行语,不仅仅是在选择一个工具性符号,也是在对孕育其中的价值信息做出符合社会文明道德规范的甄别。我们坚决遏阻庸俗、暴戾语言的传播,倡导建设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咬文嚼字》在评选流行语的时候,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反对部分网友使用它们,但绝不赞成让它们进入年度流行语榜单。这样的态度,是更多的媒体应该坚持的。网络用语可以不断涌现,但作为语言规范代表的媒体,则应在其成为普遍使用的时候,再予以使用。

有语言学家表示,“语言的生命在使用者中间,评选可以基于自己的价值和准则,但并不能决定语言的存灭。”的确如此。如果网络用语能经历这样的“劫难”仍被长久而广泛地使用,那其最终还是会汇入语言这条河流的。倘若不能,那就证明其最终还是语言的渣滓。

当然,哪些网络用语可能“转正”,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准确、鲜明、生动和具有普遍性,是网络用语能够“转正”的共同特征。对于这些网络用语,媒体可以适时使用,否则,还是慎用吧!

■关育兵 文 杨 靖 画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