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有益身体的食品需求也不断加大,益生菌食品就是其中一个消费品类,得益于此,市场上的益生菌食品的品牌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从酸奶到麦片,益生菌也在被人们不断地认识和接受,逐渐成为“健康”的标配。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益生菌“改善胃肠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成了消费者选购的理由之一。
益生菌食品种类日益丰富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大润发、沃尔玛、新华都等商超发现,除了大家熟知的酸奶产品,还有欧扎克、贝欧宝、草原红牛、草原晨曲、荷兰乳牛等品牌推出的麦片、软糖、棒棒糖、奶酥片、奶粉等食品也添加了益生菌,并在外包装上标注了“益生菌”“含有乳酸菌”等字眼。“我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作息和饮食都不规律,平时还有喝咖啡的习惯,所以导致肠胃经常不舒服。偶然知道益生菌可以改善肠胃后,我就经常购买益生菌食品,希望能调理一下肠胃。”“90后”市民张小姐说。
在网售平台,益生菌食品的品类更多。12月19日,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益生菌”等关键字,除了商超里销售的品类,还出现了固体饮料、酵素、果冻等品类。从销售数据来看,上述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如合生元官方旗舰店的儿童益生菌粉固体饮料5袋装,月销量已超1万件;biobor贝欧宝旗舰店的益生菌糖2袋装,月销量达7000件;三只松鼠旗舰店的益生菌坚果水果麦片1袋装,月销量超2万件。
此外,记者查看几件益生菌食品的食品标签,益生菌食品添加的菌种一般是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发酵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但只有荷兰乳牛的中老年益生菌奶粉、战备粮乳酸菌奶酥片等部分产品标明了菌数含量,至于市民食用是否能达到益生菌“改善胃肠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就不得而知了。
部分益生菌食品
存在概念炒作现象
益生菌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类有益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而如今,许多商家开始在商品中加入益生菌,并作为亮点对产品进行推销。那么,这些加入食品中的益生菌,能否真的如广告所说,起到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呢?
“除了在食品领域,益生菌在医学方面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根据研究发现,体内益生菌的情况与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相关。肠道内缺乏益生菌时,肠道功能出现紊乱,可能提升这些病的发病概率。服用益生菌有许多好处,举肠道的例子来说,最直观的是改善吸收不良、消化不良。”漳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林震群告诉记者。
而随着益生菌相关信息的普及,消费者逐渐产生了这样的理解,加入食品中的益生菌也能发挥相应作用。经常购买益生菌食品的市民小李告诉记者:“感觉‘益生菌’一词就是‘健康’的代名词。市面上益生菌食品这么多,经常食用的话应该也能改善肠胃吧。” 林震群认为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他介绍,市面上的部分益生菌食品,是在炒作相关概念,并不一定能起到益生效果,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益生菌食品中添加的益生菌未符合标准,益生菌既然分为食品级、保健品级、药用级三个等级,那么每个等级也有对应的生产质控要求,达标才有用。另一方面,添加的益生菌是否能够发挥作用,也取决于产品中添加的菌株是否足够多、添加的菌种是否对人体有益(市面上常见的且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有乳酸菌、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等)、添加的菌群能否在低温或常温下存活,此外,食用方式也会影响效果,例如,有些产品经热水冲泡,所含的益生菌就会失活等。
团体标准发布
为益生菌食品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益生菌食品市场发展迅猛,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从486亿元增长到850亿元,市场以年均超15%的趋势递增,益生菌食品市场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平衡的一个消费领域。但记者发现,当前市面上益生菌食品的叫法花样百出,标签标识含糊不清,很多产品还存在夸大和盲目宣传功效等现象。新发布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或许能改变这一情况。
近日,团体标准T/CNFIA 131-2021《益生菌食品》(以下简称“团标”)在北京发布。据了解,“团标”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制定、发布和归口管理,行业龙头企业科拓生物为主导单位,联合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热心肠研究院、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及伊利集团等约30家益生菌相关行业组织、科研单位、医院、企业等共同参与起草。业内人士表示,“团标”第一次从行业统筹的层面,赋予“益生菌食品”明确定义,也是首次从行业规划的角度,提出可用于普通食品的益生菌原料名单和要求,填补了行业市场空白,有望促进益生菌食品消费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查阅“团标”了解到,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在原料要求上,包含了4大核心要素,一是需明确菌株号和分离来源;二是需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保藏和安全性评价;三是需经过全基因组测序且有相关科学文献支持;四是需有进行人体或临床试验研究的科学文献支持其正面评价。
此外,“团标”也对感官指标、污染物限量、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总数、微生物指标等多项检测指标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并明确了益生菌标签与命名、贮存与运输、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等标准。
与“团标”配套的《益生菌食品》产品达标管理方法同期发布,办法明确了“益生菌食品”产品达标申请及使用规范,以及标准标识的申请与使用规范。“团标”及产品达标管理办法将有效促进益生菌食品行业创新发展,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 林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