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专题

植绿复绿 生态靓城

初秋明媚的阳光中,从南炮台遗址漫步到静湖公园,沿途一片苍翠,繁花争艳。

30年前的荒山野岭、乱石林立早已不见踪影。在“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漳州开发区不仅耗时数年完成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和绿道网总体规划及海绵城市相关试点区域建设,更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打造了南太武山地生态园、黄金海岸、南太武高尔夫球场、南炮台海防公园、香山湿地公园等集山海湖园、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三海八园十二景”,建成城市公园绿地约10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约12.5平方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

注重新植,更重视修复。针对因挖山填海造成的山体裸露区,漳州开发区积极引进先进的山体绿化技术进行修复,还原生态绿化效果、减少水土流失。

走进如今的半山片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很难想象这里原先竟是开发区面积最大的黄土坡。抬眼处,固定山体的拱形骨架上,利用先进团粒喷播生态修复技术种上的相思树已长到近两米,成功实现在“石头上种树”。沿山路盘旋而上,生态护坡上的香樟、小叶榕、澳洲火焰木等50余种乔木、灌木和地被,立体点缀、高低错落有致,在扮靓道路景观的同时也起到了降噪除尘的作用,为开发区打造出一道“绿色屏障”。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生动描述了漳州开发区生态环境的发展跨越。”区规划建设局总监李金棋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全区还在公园广场、道路重要节点进行组团绿化及立体式植物造景,在“保绿”的基础上“补绿”“增绿”,逐步实现开发区净、绿、亮、美的目标。

挂牌成立漳州开发区生态建设中心,统筹开发区生态建设工作,为区内生态建设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提供保证;充分利用建成的绿道网络系统,在漳州市率先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网络系统,进行路灯LED节能改造,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全年空气PM2.5指标优良率达99.6%,位居漳州前列……“生态优”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

同处一个厦门湾,同在九龙江出海口,此时站立眺望北岸,厦门高楼林立、现代时尚,而南岸漳州开发区遍野苍翠、满目娇艳,更让人动容。

在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相互交融、协同推进中,一座具有经济活力和生活吸引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