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卜凯这个名字,许多人都感觉十分陌生,但如果提起他的前妻著名作家赛珍珠,许多人就非常熟悉了。赛珍珠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此,相比于赛珍珠的巨大光芒,卜凯的知名度不免黯淡,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生活在赛珍珠的巨大阴影之下。但实际上,在他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卜凯的名望和成就并不逊于赛珍珠,他是中国开宗立派的农业经济学家,创办了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曾组织过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农户与土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农家经济》以及《中国土地利用》两部巨著。
作为一个外国专家,能在中国农业研究领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卜凯的成功,是与他对待研究工作一丝不苟、极其认真的态度分不开的,认真到什么程度呢?学者岱峻先生在《弦颂复骊歌——中国教会大学学人往事》一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卜凯在担任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期间,想要针对广大中国农民搞一份调查,以便摸清当时中国农民的家底儿。然而,面向整个中国搜集整理各地的农业状况统计数据、调查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等情况,是很不容易的。卜凯经过了一番思考,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从1922年夏天开始,他就对选修农场管理学的学生作出规定,要他们利用回家乡的机会,每个人负责调查100户以上的农家经济情况。学生们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在回乡时按照卜凯所要求的去做,完成了很多份问卷的调查,并在回校时将这些调查结果交给了卜凯。
崔毓俊是卜凯的学生,他是河北盐山县人,在回乡的时候,他也接受了卜凯交给他的调查任务,并一家一户地认真进行了调查,返校后向卜凯交了卷。可是,有一位姓孙的同学向卜凯提出:他怀疑崔毓俊所做的调查不实,他的理由是:仅就年工资一项来说,崔毓俊调查的结果,说盐山县的农民长工每年年工资是16元;而金陵大学农场的职工年工资却是72元,二者相差太悬殊,所以,孙姓同学便认为崔毓俊没有进行认真调查,只是随便编了一个数字回来交差。卜凯听了孙姓同学的话后,也对崔毓俊的调查产生了怀疑,要求崔毓俊对此进行解释。崔毓俊解释道:“北方农村长工的工资不能与南方农村长工的工资相比,更不能与南方城市农业工人相比。自己所调查的那些农户给长工的付酬,包括现金和非现金两部分,现金是16元,但全年管吃住,还提供草帽、毛巾以及肥皂等用品。”卜凯听了崔毓俊这样的解释之后,认为其中也有合理的成分,但并没有百分之百地相信。于是,到了1942年暑假,卜凯吩咐崔毓俊利用回盐山的机会,再到离盐山县城远一些的地方进行一番调查。崔毓俊领命而去之后,卜凯还是不放心,他便专程前往盐山县,亲自观察崔毓俊怎样向农民问问题、怎样获取信息、怎样验证信息的准确性等,在亲眼看到了崔毓俊的调查过程之后,卜凯才对崔毓俊的调查方法和态度给予了肯定。但对于自己没来时崔毓俊独自做的那些调查,他还是不放心,于是便让崔毓俊带他去前次调查过的村庄,在大树荫下,亲自与农民交流;卜凯把崔毓俊调查的统计资料一一讲给农民听,通过农民的反馈,他才对崔毓俊的调查放心了。
无论做什么事,都最怕认真二字,卜凯就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因此,他所做的那些研究结论,都能经受住考验。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获得了一致好评,而这一切,都与他在学术研究方面认真的态度分不开的。卜凯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但那一代人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认真精神,却成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来人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