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更新颖、更成熟,也更理性。
居家更省心:
智能家居、预制菜成黑马
“懒人”这个词似乎自带“流量”。主打该消费人群的商品层出不穷,从而衍生出“懒人经济”,“懒人经济”也逐渐成为提升效率、提高生活品质的代名词。
从早期的电饼铛、微波炉、烤箱,到如今的空气炸锅、炒菜料理机、智能压力锅、蒸箱……智慧家居技术与使用体验逐渐成熟,烹饪小家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期待拥有效率更高、更舒适便捷的居家生活体验。
“早上起床,用早餐一体机制作热腾腾的早餐,中午只要提前准备好食材,就可以用炒菜料理机备好一顿美味的午餐。”市民杨思喻说,除了空气炸锅,还有很多适合“懒人”的小家电,使用快捷,清洗方便。在年轻人圈子里,自己做饭逐渐升温。
除了智能的操作方式、个性化的设计风格,烹饪小家电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预制菜因为免洗、便捷、省时等优点,成为逆风崛起的厨房新顶流,在2022年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消费也从“万物皆可空气炸锅”扩展到“万物皆可预制菜”。麻辣小龙虾、金汤酸菜鱼、小酥肉、糖醋排骨、胡椒猪肚鸡……省去买菜、备菜、洗菜、切菜等工序,只需简单加工,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便可轻松上桌。
“人人都是大厨”。2022年以来,省时省心又饱含人间烟火气的预制菜成为食品市场上的一匹黑马,走进千家万户,解救了许多“厨房小白”。不少消费者将其视为生活必备食品,消费持续走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生活有情调:
新中式霸屏朋友圈
新中式成为时下风潮。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2022年,茶馆有了新变化,新中式茶室在许多城市街头崭露头角。装潢复古、搭配了特色茶点,以“国潮风”为卖点打造的新中式茶馆,抓住了当下年轻人注重生活健康和质量的心理特点,成功俘获一批年轻客户群体。
“围炉煮茶”也是不少消费者的社交新方式。推开厚重的木门,一阵茶香清香扑鼻,庭院中摆放着几张木桌,铁丝网、土陶小泥炉、燃烧的炭火,几颗橘子、红枣、桂圆,盛着沸腾茶水的茶壶……围坐着三五成群的消费者,有的侃天说地,有的拍照打卡。除了到门店打卡,有不少消费者也自行购买器具进行体验。
不仅是茶室,市区还有许多面包店、咖啡店等店铺也加入了新中式元素。满墙的书法字画和中式装潢、摆件为市民带来更多样化的新潮体验。
消费者的线下体验,逐渐在互联网上掀起一轮讨论热潮。记者以“新中式”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截至目前,小红书平台的相关笔记已超过232万篇,以“围炉煮茶”在微博话题中搜索,相关话题已有1.8万讨论度,阅读量达8363.8万。
身心不辜负:
社交型运动初见锋芒
当下,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被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
从市区西溪亲水公园、碧湖公园,到南靖县书洋镇双峰村、长泰区陈巷镇戴乾村,随处可见露营的人们。露营的热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露营从小众爱好到大众趋势的迅速转变,一跃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户外“顶流”。从天幕到帐篷,从蛋卷桌到炊具,从投影仪到照明灯……露营装备在户外运动消费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多。
随着以露营为代表的户外活动走上风口,对场地需求不高,器材也较为简单的各种小众运动也接连流行。如滑板、飞盘、陆地冲浪、腰旗橄榄球等新潮运动崛起,社交型运动初见锋芒。
凭借着装备亲民、门槛低、安全、强社交、适合拍照等诸多优势,飞盘这项曾经的小众运动迅速蹿红。跳跃、投递,飞盘画出抛物线;奔跑、飞扑,众人跑位接盘……点开小红书、微博、朋友圈,总有人在上面展示着自己的飒爽英姿。在运动场、公园里,越来越多的飞盘活动正在进行,成为时下年轻人的热门运动。《2022年轻人新潮运动报告》显示,飞盘已经超越滑板和骑行,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
此外,还有不少新兴运动项目也“火”出了圈。譬如玩法自由多样的立式桨板运动,除在水上滑行之外,还可在板上野餐、瑜伽、垂钓等。同时,这些运动还能排列组合,开启“露营+”模式。
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也令消费者在运动时开始追求更加专业、科学的训练和指导。在专业性之外,契合不同场景的运动装备也成为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颜值、品质等的新要求。
性价比受关注:
追求效用最大化 消费更理性
消费行为不断回归理性,“把钱花在刀刃上”,“悦己”消费成为更多人的共识。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追求效用最大化。
在“超长预售”的风气愈演愈烈的当下,预售操作“套路满满”:有商家拖延发货、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甚至单方面撤单、不接受退换货;还有商家打着预售幌子,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甚至还有“预售可能比现买还贵”。不过过去的一年,拒绝超长预售、拒绝“花钱受气”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此外,折扣店、二手交易网站等业态,也越发成为消费者们热衷于消费的平台。
“平替”火热,把钱花在“刚需”上。消费市场购买力大增,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该省省该花花,从“疯狂囤货”变“非刚需不购买”。平替的字面意思是平价替代品,在彩妆、护肤、零食等领域,平替产品相当普遍,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而许多消费者受够了冲动消费过后只能“吃土”的日子,逐渐回归理性,懂得规划消费习惯并落实理财计划,并更乐于存下钱将其用于提升自我等更大的目标上。在2022年的多个电商狂欢节中,热门攻略从以往的“囤货清单”变成现在的“不囤货清单”,年轻人的口号也从“不买就亏了”变成“不买才是省下1个亿”。更注重理性消费的年轻人开始流行“断舍离”和“消费降级、品质升级”。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而是兼顾对品牌、品质、服务、价格等多重因素理性判断。
■本报记者 王心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