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家的孩子沉迷卡牌,几乎所有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都拿来买卡牌,卡册都塞满了好几本,前前后后花费数千元,还是没有停下来的趋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消费观。
小小一张卡牌,到底有何魅力,吸引孩子不停地“买买买”?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现实情况,并咨询专家寻求解决方法。
线下“对战”,男孩酷爱“奥特曼卡”
记者前往市区的几所小学和中学周边,发现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和文具店中,几乎家家都在卖卡牌。只见某文具店的显眼处,摆放着大大小小数十盒卡牌,卡片内容以动漫、游戏为主,价格从1元至50元不等,其中的“顶流”是奥特曼卡牌。一些小学生拿起卡牌翻来覆去地看,并和同伴讨论内容,仿佛在挑选着什么。
“卡牌有很多种,懂得玩的不会买1元卡,因为那都是‘废卡’,我买5元和10元的比较多,礼盒版的还要几百元。”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哲(化名)早已对卡牌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卡包里的卡都是随机的,便宜的一般都是普通卡,很多重复,越贵的卡包,抽出的卡越好,可以抽到ZR、SR、SSR这种稀有卡。”
在某小学附近的广场空地,几个小学生熟练地拿出一些卡牌“排兵布阵”,一边喊着各种技能和指数,彼此攻防,俨然一场桌游比赛,旁边的“观众”也跃跃欲试,为各种必杀技欢呼,讨论谁有SSR卡。
围观的小学生小旭(化名)表示,班上一大半男生都有卡牌,卡牌玩法多种多样,牌面标注着攻防指数等数据,可以直接对战,要想赢别人,就得不断买更高级的卡牌。也可以等价交换,多张等级低的可以换一张等级高的,谁的卡越好越稀有,谁就是大家羡慕和追捧的对象。据他介绍,SSR卡已经是很稀有的卡,卡面多为奥特曼与怪兽战斗的场景,背后印有该剧情的集数和简介。“还有更厉害的HR卡,卡片在旋转时会显现不同的画面,只有买高级卡包才能出卡,我同学就有几张,我超级羡慕。”小旭说。
热衷“追星”,女孩痴迷“明星小卡”
不仅是奥特曼卡牌,在一些追星的中小学生当中,明星小卡的收集也十分流行。
记者了解到,“小卡”是饭圈常用术语,一般指发行平台在发行专辑时,附赠印有偶像照片的限定小卡。在大通北路的一家文具店里,记者看到多种印有偶像明星照片的小卡摆在醒目位置,卡片中的明星妆造时髦、青春靓丽,颇受女学生欢迎。
“买小卡已经是成本最低的了,有小卡才算入门级的粉丝。”正在上八年级的王怡然告诉记者,她正在追的是韩国的五代女团,身边追星的同学和朋友们买小卡的比比皆是。小卡一般几十块一张,没有固定的价格,很多小卡都要通过代购专辑和粉丝之间的二手交易获得,专辑里附赠的小卡都是随机的,越火的偶像、越稀有的小卡越贵,贵的甚至一张就要几百上千元。王怡然介绍道,小卡的种类也有很多种,有签名卡、镭射边框小卡、拍立得等等,目前她已经收集四五十张小卡。“看到我喜欢的组合和成员的小卡,我就忍不住想收入囊中,和朋友一起集卡,感觉友情也增进了。”王怡然说。
王怡然的父亲王先生表示,女儿刚开始追星时,他并没有在意,当他无意间发现女儿收集的卡片越来越多,并把零花钱都用来网络“淘卡”时,他才意识到有问题。“孩子已经上八年级了,正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看她花那么多精力追星,我们做家长的很担心,但不给零花钱不让她买,又怕引起她的逆反心理。”王先生说道。
宜疏不宜堵,理解和引导很重要
这些卡片究竟有啥魔力,迷倒了这么多孩子?“现在哪家文具店不卖卡呢,我们小时候也爱集三国卡、水浒卡,为了集卡还吃了很多干脆面,都是一样的,小孩子就爱玩这些。”某文具店店主坦言。
那么,孩子爱上抽卡集卡,家长到底要不要阻拦,如何引导才能防止孩子沉迷其中呢?记者咨询了心理专家。
“集卡不是‘洪水猛兽’,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较差,消费观尚未成熟,大多难以抵挡此类诱惑,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盲目跟风,还是需要家长多盯着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丽娜表示,奥特曼卡牌和明星小卡让孩子们“上头”,其实不难理解。这些卡牌多以孩子间流行的热门IP和人气偶像为牌面,既能“对战”玩乐,集卡收藏,还能以此社交。而且这些卡牌还以盲盒方式售卖,以不同等级和稀有度为噱头吸引孩子们复购。当原本普通的卡牌被赋予了稀缺性、收集性,就会强化孩子的猎奇心理,卡牌的花样越多,孩子的“氪金”热情自然也越高。
“宜疏不宜堵。”对此,林丽娜认为,家长要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出发,多关注孩子集卡现象背后的心理需求和目的,了解孩子是爱好集卡还是跟风集卡,理解孩子崇拜英雄和明星偶像的情感,而不是一概否定。
“不妨让孩子自己说一说集卡是为了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倾听孩子的心声后,再教导孩子怎样才是合理的消费,并告诉孩子,和朋友们社交,不一定要靠‘买买买’。”林丽娜建议,“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奥特曼和明星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追星和崇拜方式,在和孩子‘约法三章’的情况下,偶尔购买卡牌,也不失为一种增进亲子关系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