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文/供图
著名作家从维熙少年时代生活在河北农村,后来他家搬到了当时的北平市内,他便插班进入西四北小学六年级读书。因为来自乡下,且穿得土里土气,所以他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因此感觉十分孤独。
少年从维熙是个“马大哈”,于是有一天,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每节课之前,学生都要排队步入教堂,有一次我站在前排,后排男女同学忽然鹊声四起,然后是掩面而笑。之后,我才知道我早上从玉皇阁夹道背着书包上学时,外裤中没穿内裤,外裤不知何时被划破一个三角洞口,因而露了屁股,前排同学看不见,后排同学却能看得一清二楚。本来我这个光葫芦头的农村娃子,走进北平学堂,已然被看成是小土包子,加上那裤子后的洞洞,便引发了这场笑剧。”
原本就被同学瞧不起,又发生了这样一件尴尬的事,可想而知,当时的从维熙是多么难堪:“我用手一摸,发现了自己的破绽所在,立刻面红耳赤。”
面对大家的嘲笑,这个小小少年神情失落到了极点,他十分无助,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就在这时,有人出来说话了:“这时,一名叫刘惠云的女同学,突然对嘲笑我的同班同学喊了一声:‘严肃点,别嘲笑农村来的从维熙同学,你们油头粉面的,就自认为好看?呸——’”
这个女同学的打抱不平之言,立即为从维熙解了围,使他摆脱了当时的窘境。从维熙对此感激万分,晚年的时候,他还感动地说:“如果说我在北平小学上学,留下了什么印象深刻的话,这是唯一的印象;如果说同班同学谁使我难忘的话,就是这位刘惠云。”
刘惠云一家后来去了台湾,从维熙便与她失去了联系,但从维熙一直没有忘记她:“但我一直记住了她在小学时仗义执言之举,一直寻觅她的消息……在一九八八年春节前夕,台湾《联合报》副刊向我约稿时,我涂抹了《寄梦》一文,发表于该刊春节专号上。文中我重忆北平少年时代旧事,祝福她阖家幸福……”
在他人陷于无助的状况时,在所有人都在嘲笑一个可怜的农村孩子时,这个叫刘惠云的女生能够挺身而出、为从维熙说公道话,不仅仅是出于内心的善良,也是源于她在为人处世中的平等相待原则: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即使是出身卑微的弱小者,也要给予同情和温暖。这就是刘惠云身上可敬的为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