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漳州台商区第一中学高中政治教师,能够站上福建省教师教学大赛的舞台,既是对专业能力的检验,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度校准。
备赛期间,我与两名晋级省赛的同事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上平台共享学习资料,线下定期交流学习心得和思考成果等方式突破知识壁垒。我们认真研究比赛赛制,针对片段教学、观评课以及课程问答等项目,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真评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制定了备赛计划。
作为一名多年担任高三教学工作的政治老师,我在初期系统梳理了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热点和相关学术论文,并针对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结合时政热点建立教学素材库,确保理论储备与时代脉搏同频。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了我的努力,也在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观评课环节涉及的教育教学理论恰好是我重点准备的内容,这让我在比赛中更加从容。
省赛当天最深刻的体悟来自课程问答环节。与上一届相比,本届比赛在内容、要求和分值上都做了较大调整。省赛当天拿到试题时,我有些意外——题目既不在我们猜测的范围内,考查形式也出乎意料,试题内容竟源自教材中容易被忽视的“阅读与思考”栏目。好在前期的大量模拟演练以及教研员对我们临场心态的训练,让我快速调整状态,凭借平时的教学基本功,成功分析出题目背后的核心内容,成了取胜的关键。而此番题目指向教材边缘栏目,让我也深切意识到:教学大赛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技巧展演,而在于检验教师是否建立完整的教育认知体系。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速成,更源于教师对教学素养和基本技能的长期积累。
备赛中,我重新深入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对学科使命有了新认知。思政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引导学生从制度认知升华为价值认同,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怀家国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