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社会

获评传统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龙海区陈永良——

四十年磨砺,成就一口“清凉海味”

陈永良展示制作好的土笋冻成品

前不久,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式公布,龙海区的陈永良凭借传统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这一消息,让土笋冻这一传统美食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夏日炎炎,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当人们走在龙海区的街头,扑面而来的暑气让人燥热难耐,恨不得立刻寻一处清凉之地消暑。此时,一份晶莹剔透的土笋冻,便是当地人消暑的绝佳选择。

走进街边的小店,点上一份土笋冻。只见一个个土笋冻宛如果冻般,在白瓷盘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里面的土笋若隐若现。轻轻舀起一勺放入口中,瞬间,一阵冰凉之感驱散了暑气;紧接着,土笋的脆嫩与汤汁的鲜美在舌尖上交织开来。再搭配上酱油、老醋、蒜蓉等调料,酸辣爽口,让人回味无穷。

“夏天就好这一口‘清凉海味’,从小吃到大,怎么都吃不腻。”市民林先生一边吃着土笋冻,一边笑着说,“这可是我们龙海的特色,外地可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特别是陈永良师傅的土笋冻,更是一绝。”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土笋冻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清凉的属性,成为龙海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它不仅是当地人难以割舍的味觉记忆,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品尝,探寻这道闽南特色小吃背后的奥秘。

海风中磨砺

从滩涂少年到传承者

1971年,陈永良出生在龙海区浮宫镇的一个普通家庭,这里靠海而生,渔业和滩涂养殖是许多家庭的生计来源。陈永良的童年,便是在这片充满海洋气息的土地上度过的,而土笋冻,也早早地走进了他的生活。

1984年,13岁的陈永良正式踏上了学艺之路,他的师父,正是自己的父亲陈双全。那时的陈永良,还是个青涩的少年,对于土笋冻的制作技艺,心中满是好奇与憧憬。“刚开始跟着父亲学,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真正上手才知道,这活儿可不简单。”陈永良回忆起学艺的经历,感慨万千。

精选土笋是制作土笋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土笋藏在海滩的泥沙之中,每次退潮后,陈永良便跟着父亲来到滩涂,小心翼翼地挖掘着土笋。“挖的时候要很小心,不能把土笋弄破,不然就影响品质了。”陈永良说。挖回来的土笋,还要经过反复的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和泥沙。

接下来的碾压去杂环节,更是考验着陈永良的耐心和技巧:将鲜土笋放置在干净的石板上,用石碾压出土笋的内脏和杂质,这需要掌握好力度,既要把杂质压出来,又不能把土笋压得太烂。“刚开始我总是掌握不好力度,不是压得不够干净,就是把土笋压坏了,没少挨父亲的骂。”陈永良笑着说,“但是我知道,这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陈永良在制作技艺上逐渐熟练起来。1990年,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陈永良开始独立制作土笋冻,正式接过家族传承的接力棒。

创新中发展

让土笋冻走向更广阔天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于美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陈永良深知,要想让土笋冻这一传统美食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制作工艺上,陈永良在遵循“精选土笋—碾压去杂—旺火煮沸—慢火成胶—冰镇定型”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优化每一个环节。他通过调整煮制的时间和火候,使得土笋冻的口感更加脆嫩爽滑;在冰镇定型时,他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温度,灵活调整时间和方式,确保土笋冻的品质始终如一。

除了工艺上的创新,陈永良还在产品研发上下足功夫。他结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创新研发了多种口味的土笋冻新品,如麻辣土笋冻、水果土笋冻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同时,为了方便游客携带和保存,陈永良还精心设计各种精美的包装和伴手礼,让土笋冻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纪念品。

“现在游客来龙海,都喜欢带一些土笋冻回去给家人朋友尝尝,我们的伴手礼很受欢迎。”陈永良自豪地说,“这些年,土笋冻获得不少荣誉,像‘龙海金牌伴手礼’‘漳州金牌小吃’等,这也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认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土笋冻,陈永良还积极参加各种美食节和非遗展示活动。从龙海首届美食文化节到漳州古城非遗展示活动,再到2023中国·长泰乡村气排球公开赛“花样漳州”嘉年华活动,都能看到陈永良忙碌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陈永良不仅现场展示土笋冻的制作过程,还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土笋冻的历史和文化,让土笋冻这一传统美食走出龙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致力传帮带

让非遗技艺后继有人

作为闽南土笋冻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永良深知传承的重要性。这些年来,他积极收徒传艺,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土笋冻制作人才,希望能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锦辉是陈永良的独子,也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从16岁开始,陈锦辉就跟随父亲学习土笋冻制作技艺,如今,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整个制作流程,并且在父亲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从选料、制作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最好。”陈锦辉说,“我也希望能够把这门技艺学好,将来继续把它传承下去。”

除了自己的儿子,陈永良还收了林惠丹等几名徒弟。在教学过程中,陈永良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徒弟们。“制作土笋冻,每一个细节都很关键,比如煮制的时间、火候,还有调料的配比,这些都需要反复练习和摸索。”陈永良耐心地指导着徒弟们,“我希望他们不仅能够学会制作土笋冻,更要懂得其中的文化内涵,把这门技艺传承好。”

在陈永良的带动下,龙海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土笋冻制作技艺,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陈永良还积极组织当地的土笋冻制作从业者进行技术交流与沟通,探讨提高质量的措施,共同推动土笋冻产业的发展。他深入田间地头,与本土土笋冻制作能手达成协议并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既保证稳定高质量的货源,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将土笋冻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道来自大海的馈赠,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陈永良如是说。如今,陈永良依然每天忙碌在土笋冻的制作和传承之路上。他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道闽南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本报记者 李润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