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文化走廊

弦歌不辍海峡情 散入春风满乡愁

——记国家级非遗项目漳州锦歌 ⊙贺鑫磊 文 林 艳 图

◀漳州锦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素华

▲少儿锦歌队参加演出

▲锦歌爱好者在漳州市芗城区锦歌传习中心里学习锦歌

▲ 《漳州锦歌集锦》出版

漳州锦歌源于唐朝,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根植于民间,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流畅,内容包含闽南民俗风情、饮食文化、人文地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艺术“姐妹花”。数百年来,锦歌随着漳州人迁徙到台湾,在宜兰生根,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演变成台湾的主要地方剧种——歌仔戏,成了维系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通的精神纽带。2006年5月,漳州锦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千年锦歌 源远流长

锦歌是以闽南方言说唱的曲艺艺术,流行于漳州、厦门,台湾地区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人聚集地。它是在闽南民歌民谣的基础上,吸收竹马、车鼓、采茶、南音、南词等地方戏曲曲艺音乐融合发展起来的。主要曲牌有七字仔、杂念仔、大调,还有民间小调等杂调和其他剧种曲种等花调。以“答余堂”为代表的“堂”字派,主要活动在农村,受南词影响较大,唱腔比较朴实、粗犷,伴奏乐器为月琴、三弦、二弦。以“乐吟亭”为代表的“亭”字派,主要活动于城镇,受南音影响较深,唱腔相对优雅、细腻,伴奏乐器为洞箫(笛子)、南琵琶、三弦、二弦。

锦歌演唱方式为坐唱、走唱,后来发展到分角色对唱、表演唱。锦歌所唱的内容包括劳动、生活、爱情、时事轶闻乃至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传统故事主要有“四大柱”:《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白扇记》和“八小折”:《妙常怨》《金姑赶羊》《井边会》《孟姜女》《训商辂》《海底反》《寿昌寻母》《杂货记》。还有长篇故事唱本:《王昭君》《郑元和》《杂货记》《火烧楼》等等,这些唱本的文学形式是上承唐文,下继宋元讲唱的文学,给锦歌的形成提供了剧本基础。

一枝两叶 同根同源

长期以来,台湾民众口中的“歌仔戏”指的是明末清初传入台湾的漳州锦歌融合台湾本土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在台湾各闽南语方言区广泛流传的戏曲剧种。主要曲调有七字调、都马调、大哭调和倍思调以及各种民歌、时曲等。“锦歌”之称原只流行于漳州市龙海县石码九龙江锦江段,指当地盛行演唱的歌仔,后此名被带入漳州市区。1953年,福建省文化厅将闽南“歌仔”统称为“锦歌”,时距“歌仔”传台已历300多年,所以现台湾民间虽知锦歌,仍惯称之为“歌仔”。

而海的这一边,大陆所称的“芗剧”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福建漳州市芗江流域一带歌仔戏和改良戏的定名。芗剧是中国戏剧史上唯一一种跨越海峡两岸,先在台湾成形,后在大陆丰富,又交互于两岸,既相补充又相影响的戏剧。剧目取材于锦歌唱本、小说改编,也兼收并蓄其他剧种,唱词通俗,颇多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主要伴奏乐器为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三弦、月琴、鸭母笛等。芗剧经典和新创剧目不少,漳州芗剧团新排的《保婴记》荣获2013年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并于2014年9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不论被两岸民众称为“歌仔戏”或是“芗剧”,如今两岸民众均视其为同一事物。在台湾,歌仔戏是漳州芗剧和本地歌仔戏的俗称;在漳州,芗剧是台湾歌仔戏改良而成的新剧。她们是源脉相承、同枝双生的并蒂之花。

仿古焕新 薪火相传

锦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民间瑰宝,曲调优美,散发着浓郁的闽南乡土韵味,是海峡两岸割舍不断的乡音,是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情。如何让锦歌走进老百姓的音乐生活?老一辈艺术家意识到,人是非遗传承最直接的载体。2016年,漳州市芗城区锦歌传习中心成立,由国家级非遗(锦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素华、石耀辉、陈彬担任教师,面向青少年群体进行锦歌授课,芗城区艺术团锦歌分团团长林艳编创少儿锦歌节目,并在舞美、服装和舞台调度上采用了新的手法。由点及面,锦歌文化渐渐传播至漳州各个校园,小学、中学、大学相继开设课余的锦歌兴趣班,由王素华等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教授锦歌。2019年3月,芗城区青年锦歌队成立。与传习中心不同的是,锦歌队主打传承,面向20岁以上的人群,从乐理、弹奏、视唱等进行系统的锦歌授课,意在培养一批非遗锦歌传承人,日后组建锦歌专业剧团。

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锦歌,2019年,林艳担任主编,陈彬、郑惠聪为副主编,启动《漳州锦歌集锦》编纂。2022年7月,《漳州锦歌集锦》面世,成为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锦歌作品集。林艳介绍,《漳州锦歌集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集对民国时期锦歌老艺人林廷留下的27部唱本手稿进行整理复现;中集把古代至近代的锦歌传统曲调、经典唱腔翻成简谱,便于传唱;下集收录了反映现当代题材的新编锦歌弹唱、表演唱27首。

“守护活的非遗,应当同时延伸非遗传承的深度和广度。”林艳说,为了吸引更多两岸青年加入非遗传承队伍,目前正在组织编纂闽台锦歌(歌仔)渊源纪实和闽台锦歌(歌仔)艺术谈,将系统地叙述锦歌传统文化故事和演化进程,构建锦歌学术研究与同台交流展演的有效传承机制,把漳州锦歌传承做得更好。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