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关键词,既体现着改革决心与意志、改革方向与方式的一以贯之,又反映出改革原则与经验、改革内容与重点的与时俱进。为明确中心任务,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会再次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坐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改革红利是由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改革是一个由制度均衡到制度不均衡再到制度均衡的过程。当存在制度不均衡时,新制度安排的“红利”机会就会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工程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根据系统结构功能、信息反馈、竞争协同、涨落有序、优化演化等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包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诸多要素,体现特定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调整和运作的过程。为使得系统能够趋向稳定有序、表现出合目的性,就必须对一定条件下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推动系统的演进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化转型相伴随的社会结构演化,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力量对比和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围绕利益得失涨落而相关联的矛盾就会增加,并日益表现为社会制度规范整合的速度滞后于结构分化速度而形成结构要素之间的紧张与脱节,从而由具体的现实问题上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为了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更好地发挥系统功能,需要对偏离系统既有状态的多重矛盾进行系统性解决,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朝着预期目标健康稳定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准确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紧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和层面,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确保改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次全会深入分析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众多复杂矛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注意区分轻重缓急。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体推进改革中要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起来。在两点论上,强调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在重点论上,强调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整齐划一,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我们需要聚焦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这些领域和环节往往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可以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我们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我们党领导人民干事创业,历来主张“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强调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涉及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每一条都有实的内容,需要形成可操作性的具体落实方案。《决定》最后特别提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进一步弘扬了我们党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而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推动建立了一系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目的就是要真正打通思想认识、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堵点,扎实推进改革。改革实效是衡量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改革的进程和速度,更要关注改革带来的实际成效。只有看到改革实效,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检验实绩实效的最终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而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效果满意不满意、赞同不赞同、高兴不高兴,关键看是否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只有改革真正顺应人民期待、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就是老百姓时时关心和期盼的问题,这样的改革才有真正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