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理论与实践

准确把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马桂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在抓改革上更加聚焦,率先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涉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的制度保障。构建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一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二要平衡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精准平衡市场活力与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它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应注重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关键前提,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重要途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载体平台催生新质生产力,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逐步用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替代或改造传统生产力。二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从顶层规划设计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监管体制,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共享。三要制度化推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稳链强链的执行力,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把握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大势,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了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强调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为实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保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提升政策协同性和有效性,增强经济韧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重点在于:一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二要提高财政和金融治理水平。健全预算制度,完善税收制度,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从四大区域板块到区域重大战略,从主体功能区到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互补融合、协同融通,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完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相关制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开放是改革的动力。对外开放不仅能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还能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制度不断创新,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二是优化外贸结构。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三是完善外商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四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完善绿色、数字、创新发展机制,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夯实民心相通机制。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